汇聚领航分享:中国为什么能打败国际互联网巨头
滴滴可谓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企业,它收购了专车领域的祖师爷优步。可以说,这是“又双叒叕”一个国际互联网品牌在中国屈居本土品牌之下的商业案例。
为什么说“又双叒叕”呢?因为在此之前,凡是高调杀进中国市场的国际互联网品牌,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国品牌,而他们几乎全都输给了本土品牌。比如:微软的MSN输给了腾讯的Q Q;被Ebay控股的易趣早早败给了阿里巴巴的淘宝……参考这些前例,优步中国输给滴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那么,原本起步于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品牌,为何总是在中国遭遇挫折?是因为他们离开了美国就水土不服吗?
答案并非如此简单。至少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多美国互联网品牌照样能活得有滋有味。这又是为何呢?
上海汇聚投资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裁陆建东先生就曾多次强调:只要本土市场的规模足够大,就有条件培育出足够强大的本土公司。这点与工业品牌的竞争有所不同。在中国市场上,像汽车等工业品领域,国际品牌依然占优势,而互联网行业中则是中国品牌占压倒性优势。
道理很简单,决定互联网等高技术服务企业成功的有两大因素,一是技术优势,二是企业赖以成长的本土市场规模。只要本土市场达到足够的规模,本土企业与市场的适配优势就可以抵消外来竞争者的技术优势。
在这场竞争中,不同国家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假如一个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需要1000万的人口规模效应才能生存,那在中国市场,只要将这种模式渗透到总人口数的1%,企业就能生存下来。相比之下,以同样的人口规模效应为目标,日本企业需要达到10%的渗透率,其难度要比中国企业大得多。
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游戏规则。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中国已成为一个比美国更大的市场。这意味着,在同样的条件下,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会比在美国更早达到规模效应,从而取得成功。
近在美国风投圈流传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一个模式想要成功复制到中国,那绝不能等到在美国成功之后再推到中国,因为这肯定已经晚了,模仿者早就在中国占了先机。这个观点或许有道理,但要让一个美国创业公司,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开拓市场谈何容易。
面对这个结果,我们不仅要为本土品牌喝彩,更应当珍惜中国在人口规模效应方面的优势。无数中国互联网品牌的成功,不只是因为经营者自身的努力,也不只是因为赶上了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的风潮,更得益于我们恰好身处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足以令全世界羡慕的理想环境。
中国是世界人口多的国家,也是人口多的语言、文化和政治实体。这一巨大的优势让很多创新模式都能在这片土地上事半功倍。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中国互联网优势会加速体现。而本土的语言、文化等各种特征,也会天然抵消国际互联网品牌的优势,进而为本土品牌留下更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很大程度上将由人口形势来决定。只有维持中国的人口优势,才能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有机会见识到更多本土品牌战胜国际巨头的案例。
课程报名
报名参与
9月24-26日 天津《经营改造系统》
招商电话:
4006676611 郑老师
819025007 微信
汇聚商城:http://wap.kouda***/v2/showcase/homepage?alias=18gkmceho
(欢迎学员咨询)
★★★★★
上海其他教育培训相关信息
2024-12-25 刷新
2024-12-09 刷新
2024-11-28 刷新
2024-11-22 刷新
2024-10-19 刷新
2024-10-12 刷新
2024-10-06 刷新
2024-09-27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