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职业培训 > 顶正小吃浏阳蒸菜技术学习浏阳蒸菜培训学校
上海
[切换城市]

顶正小吃浏阳蒸菜技术学习浏阳蒸菜培训学校

更新时间:2016-01-19 14:37:24 浏览次数:63次
区域: 上海 > 闵行 > 七宝
类别:技能培训
地址:上海闵行区七宝镇漕宝路3138号
浏阳蒸菜是一道湖南的汉族传统名吃,属于湘菜。相传起源于明朝,历经500多年发展。 以蒸腊菜为主,基本菜品有:干扁豆蒸蜡肉丁、 清蒸火腿肉、剁椒蒸土豆、清蒸土家蜡肉、清蒸鸡蛋、清蒸茄子、清蒸干豆角、清蒸芋头,以及清蒸白豆腐、干豆腐、 黄豆腐、黑豆腐、臭豆腐、白沙豆腐、卤豆腐、清蒸青辣椒等。浏阳蒸菜做法也颇多。

  浏阳蒸菜起源于湖南省浏阳市浏阳河的上游——大围山脚下的东区乡镇,隶属于湘菜系列。

  相传明初时南京政权的朱元璋派兵与荆湘政权的陈友谅开战,因浏阳人支持陈友谅,朱元璋便血洗浏阳,造成“地广人稀、不见炊烟”的惨象,使浏阳周边省份的人口大量迁徙到浏阳。据《浏阳县志》记载,“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破潭〔潭州,今长沙〕,浏遭歼屠殆尽,奉诏招邻县民实其地”。于是外地移民纷纷迁入大围山脚下插草为标,当时移民大都来自江西,成为当地人口的主要来源。明嘉靖年间,一批福建人避倭寇乱,逃入江西宜春,随后,广东人亦接踵而至,竟达数万。他们搭棚而居,被称为“棚民”,明亡后,“棚民”不断反清,遭清廷捕杀,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潜入大围山的深山僻壤,垦地开荒……这些迁入户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称为“客姓”,当时较平阔的地方均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进入山区定居。 客家人离亲别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千里迁移,来到浏阳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客家文化。

  蒸菜的形成跟浏阳的客家人的做饭习惯很有关系,过去的农村家庭人口都较多,农务也多,午餐晚餐没有太多时间来做,因而他们通常早上就一次把三餐的米饭都做好,用大锅烧水,烧开后把米倒入煮至六七分熟,然后再捞起来放入饭甑蒸熟,米汤则倒入潲桶拌上米糠给喂猪,而整个蒸煮米饭的时间可达一两个小时,聪明的客家人自然不会浪费时间,在煮饭的间隙,就会把菜配好,待蒸饭时一起放入饭甑,后饭熟菜熟,一起出锅。既节省时间又能做出美味,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生活智慧。
如果您对我们的小吃技术感觉兴趣,欢迎通过以下的方式咨询联系哦:
免费咨询电话:400-893-1797
咨询人:梁老师 电话:1.3.1.6.2.9.0.8.5.0.0
咨询Q Q:2.7.8.2.6.3.7.5.5.0
地址:全国连锁的学校,都是在省会地区,详情请咨询我噢 ^o^
http://xiaochiji***/diaocha/index.html 问卷调查
地址:上海闵行区七宝镇漕宝路3138号
上海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5年11月16日
UID:252542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