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职业培训 >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上海中科大学院立瀚英才职
上海
[切换城市]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上海中科大学院立瀚英才职

更新时间:2015-02-26 15:39:51 浏览次数:118次
区域: 上海 > 徐汇 > 漕宝路地铁口
类别:会计培训
地址:上海徐汇漕宝路38号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基础,也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之一。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规模迅速扩大,教育办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还存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办学机制与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同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和展望。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前景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公办、民办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了专业设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结合、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改革思路日益清晰,特色日趋鲜明,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已悄然启动,许多企业已开始升级换代,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一批高技产业陆续投产,带动了我国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目前,企业缺的已不是普通工人,而是能操纵高新设备的中、高级技师和技工,这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就劳动力市场变革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而言,职业教育滞后的现象则更加明显。首先,由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大规模扩招之后,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及师资严重不足,终造成职业教育质量偏低,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次,由于诸多原因,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没有实现与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协调一致。现代化生产不仅要求劳动力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3]。而现在许多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无论是在理论基础还是实践能力方面都未能很好满足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至于高等职业教育,其结构调整的步伐也比较缓慢,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再次,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相对落后,导致相当数量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形成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已无法适应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造成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二、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重道轻器。现实中“重文凭,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和思维定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国民之中,以于认为职业教育是差等生教育;对技术工人的身份、地待遇存在观念歧视,造社会忽视一线劳动者培养,也导致个体不愿选择处于薄弱况的职业教育。这一问题严重地弱了国家的经济竞争能力,也加剧了就业压力。因此,要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境,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纠正成才评价机制的偏差;同还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相应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劳人事制度改革,用人上政策歧视,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等。
  (二)招生政策保证不了生源质量
  从现阶段的高考录取制度来看,职业院校招生是在后一批录取,而且近几年的普通高校扩招,使得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一直得不到保障。这种做法实际上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提法是相违背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与以学术目的为主的学科性普通高等教育并列,而且贯穿在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三级教育之中,并非低层次、低水平的高等教育,更非专科的一种变形。”所以,招生政策的平等透明,也是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
  职业院校在决定专业设置时,往往不重视对专业人才供需状况的调研,也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和预测机制,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又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各高等职业学校多从以利于招生的角度出发,盲目向综合性院校发展,争办一些“热门”专业,如动漫、会计、国际商务、数控等专业。由于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科学化,使得毕业生所具备的技能基本上都是简单的操作,劳动强度大,发展后劲不足。“供不应求”与“供大于求”的双重矛盾并存,高就业率的背后隐藏着职业的不稳定性。有资料显示,在对部分全国重点中职学校调查中,其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对口就业”专业,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倾向关系较低,区域职中很少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很少有意服务于当地主导产业,也很少服务于本地区创业。 (四)课程设置缺乏职教特色,实践教学环节落后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学科化取向严重,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同时通识课程未受到重视。这种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失调,必然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与素质结构的不完整,致使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弱。另外,由于受经费等的限制,大部分职业学校实验、实习的条件较差,专业课教学往往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上,致使学生的技术素质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职教特色不明显。
  (五)职业教育资源匮乏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其对师资、生源及教学设备的先进性及仿真性均有很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低下,造成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是“低层次”的教育上,使得无论是政府投入、还是师资配备上均明显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致使职业教育成为既成事实的“低水平教育”。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应对外部需求持续走低、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
  然而,在我国现有的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仅占总数的一半;在技术工人中,中高级工仅占了三分之一。发达地区前一阶段出现的民工荒,实质上是技工荒。技能型人才的紧缺,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按照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一部分高技术职业岗位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复杂的生产装置的操作人员,知识含量高的第三产业的基层管理和业务运行人员等等,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准。同时,据测算到2015年,适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9.26~9.61亿;全国技能型劳动者需求总量将达到1.25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达到3400万人;要满足这些市场需求,国内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要从2009年的67%提高到90%。
  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求。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副部长鲁昕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确定了全国职教战线创新发展工作的八项重点,即大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实体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与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等八方面的能力。会议强调职业教育至少要做到积极发展面向鼓励类产业的专业,控制面向限制类产业的专业,逐步取消面向淘汰类产业的专业,并据此建设新的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等现代产业理念和技术贯穿职业教育各个方面。同时,职业教育必须尽快把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根据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部署,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系统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以支撑国家产业优化升级战略的实施。因此,各地职业院校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区域主导产业,认真研究分析所在区域的需求,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校、专业和课程,使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社会要和谐,都需要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来支撑,需要合理的教育结构帮助实现。当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应该说大量需要的还是职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解决就业总量压力与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的重大战略。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稳定招生规模,加强高水平学科和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
上海中科大立瀚英才教育:www.us***

更分享来自自考报名网:ww***lleg***
上海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4年11月18日
UID:165666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