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分类,从历代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后创立了多种分类方法,而我们今天课本上所用的分类方法就是从其中的一种分类法演变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跟着中公上海卫生人才网的老师一起了解下方剂分类的历史沿革。
在《黄帝内经》时期,方剂是按照“七方说”进行分类的,它是根据病邪的微甚、病位的表里、病势的轻重、体质的强弱以及的需要,概括地说明制方的方法,并不是为了方剂分类而设。至金·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才明确提出“七方”的名称,并将《内经》的“重”改为“复”,于是后人引申“七方”为早的方剂分类法。
其后的汉、唐等时期出现了病证分类法,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五十二病方》,该书记载了52种疾病,医方283首,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但组方简单,用量粗略,部分病名、药名已无从查考,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病证分类法包括以脏腑病证或以病因等分类方剂的不同方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就是以病证分类为基础的相关方法结合的方书。
祖方分类法是对归纳病机、治法共性的类方研究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往往不能推本溯源,始末不清。例如以宋代《局方》二陈汤为祖方,而将唐代《千金方》的温胆汤反作附方。
功用分类法始于“十剂”说,所体现的治法是一致的,故以治法分类方剂的方法是由早期功用分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的。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提出:“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明确提出了“以法统方”的思想,也是对治法分类方剂的理论总结。
后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分类方法了,综合分类法,它是由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综合分类法,既能体现以法统方,又能结合方剂功用和证治病因,并照顾到治有专科。分别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血、、祛寒、清暑、利湿、、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22类。这种分类法,概念清楚,提纲挈领,切合临床,照顾面广,所以后世的方剂分类基本以此法为参考进行分类。
以上就是方剂分类的历史沿革,大家记住了吗?想要继续充充电的小伙伴,欢迎继续访问中公上海卫生人才网备考资料http://sh.yi***/bszl/!
中医学之方剂分类的历史沿革
上海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2天前
12月19日
12月19日
12月17日
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