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中小学辅导班 > 普陀高中培训机构暑假补习班高考作文题你预测到了吗活
上海
[切换城市]

普陀高中培训机构暑假补习班高考作文题你预测到了吗活

更新时间:2017-06-08 15:55:20 浏览次数:84次
区域: 上海 > 普陀 > 华东师大
类别:高中辅导班
地址:中山北路3620号银城大厦20楼新
普陀新
昨天中午,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预测”一经公布,便引发了热议。不少专家及网友认为,今年上海作文题很具开放性,注重思辨,是一道比较出彩的题目。
“看到题目的时候愣了一下,因为完全不在之前预估的猜题范围中。”昨天中午,徐汇中学考点外,一名王姓女生坦言,“我反应是从正反两方面思考生活中的各种变数以及预测是否有准确性与不确定性,细想了下,觉得似乎能写的点很多,可以和生活中许多事情联系起来,但在素材的选择和拿捏上又有点不确定,所以觉得这道题挺有挑战的。”她透露,自己写的是当今大热的人工智能话题。
现场,一名高三送考语文老师说,班上不少考生都觉得这个题目比较活,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发挥空间比较大,但也有考生表示较有难度。
有突破性,藏辩证关系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认为,上海高考作文题连续多年都是对现实的考量,难得有一个题目立意于对未来的畅想,今年的命题非常有突破性,让学生“脑洞大开”。
“考生都是18岁的孩子,对未来充满各种向往,所以‘预测’的主题也能激发他们的共鸣,让孩子有话可写。”陆继椿表示,“预测”其实是一个很活的话题,可以从正面的角度写,比如从科技层面说,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科技发展,让整个世界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而从社会发展说,“命运共同体”等,也能让人预测到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意义;这样的预测都是激动人心的。也可以从批判的角度去写,比如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等,激动人心,却又不尽如人意,从个人,到家国,从正面,到负面,都可以写,没有约束,但要掌握其中的辩证关系。
审题、立意把控要清晰
《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认为,今年上海高考题很有新意,但也对考生提出了挑战。这个题目提供的具体信息比较有限,即便对于有经验的写作者来说,也不是一个很容易的题目,如果审题把握不慎,可能会落入“相信预测”的迷信陷阱,以及“不相信预测”的不可知陷阱,需要考生对于审题和立意有比较清晰的把控。当然,一般来说,经过长期有效训练的高中生应该知道怎么写,但对于这类比较“虚”的题目,也可能会有个别考生找不着点,发出空洞的抒情,这显然是得不了高分的。
写作应避免太理论化
曾经4次全国巡讲、分享会达132场、著有作品《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改变》的作家“行者小强”认为,如果这个题目由自己来写,会持比较中立的态度,既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也不会再在意结果如何。因为在掌握生活的规矩基础上,带有平和的心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未知生活。写作时应尽可能避免太理论化,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若对预测有独特的视角,也可能拿高分。
是高考改革完美过渡
复旦大学教授张业松表示,这次作文题目是高考改革一个比较完过渡,体现了对既往探索的继承性,又具有面向未来的开拓性,满足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核心需要。在延续上海作文思辨性的同时,又注重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是对历年作文命题经验的整合、总结和提炼。
张业松表示,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适应面广,不偏不怪,适合不同类型的学挥,也适用于不同题材和文体。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生,不管是偏重科学思维还是人文思维,都能出彩。
切入点是生活经历
“这是一道比较宽广的作文题,谁的底蕴深厚谁写出的文章就会更出彩。”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黄玉峰老师用大气、地气、文气、灵气、人气、浩然之气对题目特点进行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这个话题有很多说法,它可以反映学生的文化积淀和辩证思维,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学生会感觉好写一点。“关键要写出学生自己的生活、思考和追求,要接地气,不要空讲“变或不变”的道理。”
黄玉峰表示,题目虽大,但学生的切入点是自己的生活和经历。
避开了套题,注重积累
“很多人都喜欢猜测语文作文题,没想到这次作文就是以‘预测’为题,完美地避开了所有套题,这是出题者的高明之处。”杨浦高级中学王伟表示,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面对高考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的重要路口,每个学生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过程——既想预测未来,又害怕预知未来,而材料中的“生活充满变数”这句话又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他认为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能力、素养和积累的考查,在当前高考作文阅卷和评价体系下,找套路是不灵的,要善于对日常生活做文化和哲学的思考,认真思考生活的内涵,发掘生命的价值。
立意高远,聚焦学生素养
松江教育学院陈赣老师认为,作文题目立意高远,聚焦学展素养,能够检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
他表示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个未知数,学生对生活充满期望和期待,培养学生学会推断、推测、推理,学会提出假设,从而能够正确地积极地面对生活。“乐于接受”与“不以为然”,能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辩证思考,思考生命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人文积淀,又能在预测中创新、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华师大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管维萍表示,作文题目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生活是可预测的吗?如果是,则蕴涵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如果不可预测,则指向偶然性。学生可以谈对偶然与必然的认识;有的人乐于接受,有的人不以为然,呈现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和视角,而这又形成了不同的生活轨迹。年轻的学生,对这一切又有怎样的认识呢?因此,本次题目有理性空间而又关注生活,引领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自己,又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存在,有哲学意味。
上海中小学辅导班相关信息
12月12日
注册时间:2015年11月06日
UID:249816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