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中小学辅导班 > 怎样区分借喻和借代
上海
[切换城市]

怎样区分借喻和借代

更新时间:2014-07-17 20:40:52 浏览次数:194次
区域: 上海 > 上海周边
类别:高中辅导班
地址:上海精锐一对一
  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尤其是中学生,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来。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哺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关的词语“吃尽”“血肉”都采用了相应的比喻说法。这句话可改为明喻“可恨那些敌人像毒蛇猛兽一样吃尽了我们的血肉”。A2是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因为与客体(毒蛇猛兽)相关的词语(榨尽、血汗)没有改为与它相应的说法,可见客体只是作为一个代号,换个名字罢了,并不是用来打比方的。毒蛇猛兽代指反动统治者或敌人。改为一般说法就是“可恨那些反动统治者榨尽了我们的血汗。”
  第二组中B1是借喻,可转为明喻“那个人像大白熊一样向我扑来。”形象地描写了那个外国人肥胖的身躯、笨拙的动作,又像熊一样凶狠。而在B2中“大白熊”仅代指那个又白又胖的外国人,是用某人的特征来代替该人,与它相应的词语“答应”没有改成描写动物相应的说法iuy28zku。若改为一般说法就成了“那个人答应了我的价钱。”但不能改为明喻:“那个人像白熊一样答应了我的价钱”,显然不成句子。
  总之,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喻,与客体(喻体)相应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若是借代,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
  如果从以上三方面进行辨析,就不难将借喻和借代区别开。如“丈夫难过了,她却觉得安慰,到底,萤火虫飞回了车间,她自己也没影响工作。”(《离不开你》)这句是借喻用法。
  首先萤火虫光虽弱但也要奉献给社会,与耿玉亭身体残废却坚持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二者有相似性,其次与客体(萤火虫)相应的词语“飞”采用了比喻说法,由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的是借喻手法。
  以下句子中同样运用了借喻手法,分析从略。
  1、要语言中的“垃圾”,拭去蒙在“镜子”上的灰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
  2、很难没想,在五颜六色的染缸里,纯丝素绢能够保持自己的洁白。(1、2选自《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故乡》)
  下列句子运用了借代手法,读者可以自己分析。
  4、“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包身工》)
  5、郭全海解下青骡马,翻身去撵玉石眼去了。(《分马》)
  6、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多收了三五斗》)
  7、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药》)
精品课程来自: 上海精锐一对一 http://www.ji***/s-jingruijiaoyu-index/
同时您还可以拨打精锐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666-4888转10252
上海中小学辅导班相关信息
外地小孩上海入学
静安-江宁路
2天前 刷新
外地小孩转学上海
静安-江宁路
6月4日 刷新
注册时间:2014年03月24日
UID:118613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