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外语培训 > 如何增加SCI论文讨论深度
上海
[切换城市]

如何增加SCI论文讨论深度

更新时间:2014-12-30 13:39:25 浏览次数:108次
区域: 上海 > 黄浦 > 南京东路
类别:职称英语培训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定东路275-8号绿地汇创国际广场1015B室
文章来源于网络:sci论文修改 http://www.biomed***.cn/zwgaixie.shtml

SCI论文的讨论部分是对论文意义的升华。因此,讨论部分的写作既要以研究结果为基础,又要将结果的引申意义引出。

有些作者有如下疑问:一篇论文有多个方面的结果,那么在讨论中这些结果的意义都要提到吗?如何将这些搓成一条线?
论文结果分多个方面是很正常的。生物学、医学与药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势必要测定多项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来判断研究意义,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所有指标都符合预期。那么撰写讨论时就相对轻松一些。但是要分清主要结果与次要结果。撰写时以重点指标为主,辅以其他指标的补充。

(2)、部分指标并不符合预期。这个时候不要否认结果,而是要通过其他的专业文献对该现象进行有力地解释。比如预期应该为阳性结果,但实验所得数据为阴性。在排除试验因素后,就要着手查阅其他文献的信息,并根据其他可能的相关指标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生物学、医学与药学领域都是试验科学,往往有时候所得数据并不是阳性结果。对所得结果进行充分分析显得颇为重要。很多SCI论文也阴性结果,并不是因为结果是阴性就没有意义。在试验学领域,无论阴性还是阳性,只要能解决问题,一样可以得到发表的机会。这其中的关键就看讨论部分的撰写。

我们发现多数作者的讨论缺乏深度,仅仅是围绕在量化指标方面。如组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或者在某一时间点之前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等。这些内容一方面已经在论文的表格或图片中有所体现。再者,讨论部分也就不再需要对数字进行深究,主要是借助文献或其他因素找出高或低的原因,这才是主要的。如果讨论部分的分析还是围绕在表面,那么这篇文章的深度基本不符合发表的要求,因为作者并没有对结果进行进一步拓展。


上海外语培训相关信息
2天前
6月12日
6月7日
6月6日
6月5日
6月3日
5月30日
注册时间:2014年12月30日
UID:174880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