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生活服务 > 其他生活服务 > “食恪生鲜”破解生鲜宅配模式难题
上海
[切换城市]

“食恪生鲜”破解生鲜宅配模式难题

更新时间:2016-10-10 17:40:03 浏览次数:38次
区域: 上海 > 静安 > 北京西路
生鲜宅配之所以难,是因为两个原因。其运作难度的本身和大环境的不成熟所致。

一个生鲜宅配要做成功,必须要解决三大问题。

,产品问题。如果产品与农贸市场或者超市无异,势必没有竞争力,所以大多数宅配企业都选择了有机或类有机产品来经营。但事实上,在中国现在的大环境下,农场能不能种出有机先不说,其诚信度本身就是缺失的,必须依靠严格的产品检测标准来筛选。要么没有,要么品控艰难(检测水平和机制堪忧。)

第二,物流问题。生鲜产品的物流问题尤其难,大闸蟹之类的产品是可以承托给快递公司,但像蔬菜这样的产品,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自己送。一部车,两个人,在偌大的都市里送蔬菜,一天只能送出十多单,成本压力巨大;

第三,营销问题。在信任缺失的中国,有机像是一件浸了水的棉袄,不穿很冷,穿上更冷;你和消费者说有机,消费者反应是本能地怀疑。

普通的企业,能够解决一个问题就不错了,而一家生鲜宅配企业,要同时面对这三个问题,而且因为产业链上的分工缺失(不成熟),还没有外包的可能,所以运作效率极低。看起来,似乎产品毛利够高,但运作到后还是亏损。

传统的大物流生鲜,依赖的从农户到菜摊的整个产业链分工,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和每个节点的利润。在这样的运营难度面前,再大的企业也是螳臂当车吧!

要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回到源头来,来看这个模式!

生鲜宅配之所以有魅力,他们认为能看到其实现的与都市高端家庭厨房消费的粘性。也就是说,企业通过类似蔬菜这样的产品供应,形成长期的会员服务,以此占据对家庭未来的食品消费,很有吸引力。

,做产业链的横向切面和纵向切面。产业链的分工缺失,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往全产业链运作去了。

横向切面,比如物流。生鲜宅配的物流之所以贵,主要贵在后的一公里,一家企业的会员分布在全城的各个角落,送上门了还不一定有人。如果有专门的企业去做后一公里的配送,把各家企业在同一个小区的后一公里配送整合起来,成本就能降到极低。或者不需要自己去送,而可以去整合社区周围的一些服务配套点,进行合作加盟,提供给用户自提。

纵向切面。从产品类别下手,不要做全产品类目的运作,不试图去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而是针对用户难受的痛点,而以强势单品切入市场。蔬菜是一个极具用户粘性的选择,但它的全品类,不是产品。一旦选择了蔬菜,就意味着你同时必须得供应起码二十种以上的产品(因为你是蔬菜呀),也就是说如果是自己种的,必须同时地里产出这些品种,如果是采购的,必须和很多农场打交道,你想这难度有多大。

换个角度考虑,其他的产品,就没有粘性吗?比如,鸡蛋。对于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找不到好的鸡蛋,作为孩子日常的营养补充,这才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刚性需求,也就是痛点。而这样的产品和牛奶一样,也是极具粘性的。

第二,目标人群。生鲜宅配模式,不能找错消费者对象,否则会在营销成本上浪费很多。

曾经有家企业在白领写字楼里做推广,结果效果很差。因为那些穿得西装笔挺的人群,虽然有钱,但是人家没有需求,因为他们还年轻,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需要吃有机生态的食材。

利用现有的需求,要比培养需求,成本小得多。

高品质人群的需求是现成的,而单纯所谓高消费人群的需求,是需要培养的。要改变一种习惯的成本很高的!

在整个国内生鲜市场上,线下占有率为99%,其中菜场占74%,商超占25%,而电商只占有1%。因而对于生鲜电商而言,竞争对手从来都不是线上,而是线下,一味的价格补贴并不会从本质上扩大市场,真正要做的是提高用户体验,进而提高电商在线下市场的占有率。希望通过宅配模式上的创新,“食恪生鲜”能够成为国内生鲜市场一匹黑马。
上海其他生活服务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6年10月08日
UID:328706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