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生活服务 > 其他生活服务 > 青瓷艺术的使命感
上海
[切换城市]

青瓷艺术的使命感

更新时间:2015-05-15 15:48:05 浏览次数:81次
区域: 上海 > 上海周边
  有一群人,披荆斩棘,不畏艰辛,从历史的尘埃中一路前行,他们挺起胸膛,骄傲地说,我们叫做龙泉。龙泉,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传承精神。有一种瓷,千锤百炼,浴火重生,从历史的记忆中悄然醒来,她抬起头颅,自豪的说,我叫做青瓷。青瓷,是一种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当龙泉再次相遇青瓷,那一种深藏于心的信念便油然而生。它说,这是一种使命。

  君可知?汉武张骞出西域,囚身十一载亦不敢忘其所命。他说,这是一种“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使命。这使命,是一种关于知心的使命。君可知?西汉卫青战匈奴,七入草原北击万里扬国威。他说,这是一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这使命,是一种关于捍卫的使命。但你可知,有一种使命,关乎传承。

  龙泉青瓷,始于两宋。其身,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色幽淡雅,温润如玉,那青,凝聚着岁月的洗礼,看尽繁华什锦。光洁似绸,恬静如水,那明,映照着世人的赤心,阅过世间百态。珠落玉盘,清亮婉转,那声,回响着民族的呐喊,穿越千秋万代。其意,谓之品味,谓之文雅。品味青瓷,是细酌一杯清茶。需安心静意,悠然自得,不然难知其味。品味青瓷,是欣赏一个美人,需知趣高雅,文采裴然,不然难懂其美。其身,是一种艺术,其意,是一种文化。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命,就是一种历练。对于青瓷,是一种历练,对于龙泉人,亦是一种历练。

  不管是那个遥远的两宋王朝的古龙泉人,还是现代的龙泉人,对于青瓷,在他们身上,始终有一种精神叫做:龙泉青瓷,生生不息。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这是一种历史使命,不可违更不敢违。那是民族的根,龙泉的魂。

  龙泉有青瓷,傲世而决立。一如千千万万个龙泉人的傲骨一样,龙泉青瓷是骄傲的,那是一种骨子里的傲。而当这种傲遇到一个人,就成为了雅。江世平,字子正。这是一个睿智的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为本身的人。一为文雅,一为气魄。文雅在于修身,那文雅如玉,谦谦有礼,和而不同,君子之义,是“熟读百家书,情知千古事”的情。气魄在于养性,那气魄如海,旷达不羁,虚怀若谷,宰相之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义。当他与她遇见的时候,他就明了,这是属于他的使命。一个将民族与艺术的文化融为一体并将其传承发扬的使命,那使命带着历史的厚重,却压不垮他的傲骨。这使命之重,他始终都懂。

  走过山,走过龙泉的每一个角落;走过水,走过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一年秋叶黄,一度雪花落。当他再度进入世人的目光时,他的名字连着青瓷,就如他的心连着青瓷的魂一样——青瓷艺术大师江世平。他,带来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生一青瓷。

  如果说,还有什么比得上理想更重要的话,那就是使命了。传承,是一个民族延续的根。龙泉青瓷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龙泉青瓷的传承也是汉民族文化的根。根连着心,心连着魂。生一青瓷,是古老传统文化、技艺和现代科技、理念的完美结合。古人讲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生一青瓷即是如此。那青,是古韵遗风,那明,是古今之境,那声,是民族之声。结合现代的生态健康环保,达到了一种使用和欣赏为一体的龙泉青瓷。细思,那杯中茶,清淡飘香;盘中菜,秀色可餐;壶中酒,玉液清幽。这,不失为一种生活。生一青瓷,使命于此。

  自古以来,使命都是一种力量。文人的使命,在于清廉公正,辅佐帝王,开一个太平盛世。武人的使命,在于保家卫国,征伐疆场,创一个万世来邦。子正之道,文为品味,武为传承。青瓷之魂,文为身,武为意。二者结合,即是子正的青瓷之道。http://www.sy***/

  子正是一种道,青瓷是一种魂。荀子曰,“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子正,不为青瓷文化而不鸣。青瓷之于龙泉,是一种生命;龙泉之于中国,是一种象征;中国之于世界,是一种文化。但青瓷之于子正,是一种使命。
上海其他生活服务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3年07月12日
UID:78692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