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态,莫过云烟。生活里,有美人若西施之颜,也有丑陋如嫫母之姿;有胸怀大气、志存高远之人,也有斤斤计较、目光如鼠之辈;有人喜欢一人独处,安静而闲适,一书一茶静坐一个白天;有人则喜欢呼朋唤友,热闹而充实,三杯五盏狂欢一个夜晚。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千姿百态;而每个人的生活又都是一样的,柴米油盐。
一个有胸怀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就如当曹操登上碣石,远望大海的时候,不会想到以后的自己可以位极帝王,权倾天下。但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向我们展示了其内心的壮阔情怀和争霸天下之雄心。其实,从一个人的生活细节里会发映出这个人的全部。但它不是要“一叶障目”,那只能是自欺欺人,是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而是“窥一斑而见全豹”,于细微之处见其本心。
江世平,字子正,青瓷艺术大师。这是一个永远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的人。如流水,看似柔,但却可劈波斩浪,永远的一往无前。似磐石,厚重而坚韧,一步一个印记般脚踏实地。现实中,有人喜欢权,享受权力带给他的那种成就感,那种俯瞰天下,唯我独尊的霸气;还有人喜欢钱,享受金钱带给他的那种满足感,那种挥金如土,一掷千金的豪气。而他,独爱青瓷。
品味青瓷是一种雅,雅到是一种道。
青瓷是一件艺术品,而艺术品又是雅的代名词。但凡与雅沾边的人,都是有品之人。那不是权势可以占有的,也不是金钱可以购买的,那是一种生自骨子里的气质、味道。如果从那个让人落泪而又令人惊叹的宋朝说起的话,青瓷是带着那个时代赋予的气息而来。既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戚,也有“天街上尽列珠玑,小巷内遍盈罗绮”的繁华。试想一下,当你手捧一件青瓷,那青如玉,仿佛南宋那楼船之上的青衣美人,芳而不腻,犹抱琵琶半遮面般羞涩的笑;那明如镜,仿佛南宋那隔江怒放于夜空之中的,半生浮华,却也有转瞬即逝之美;那薄如纸,仿佛南宋那万里河山的创口,半江水来半山火,岌岌可危般一触即破;那声如磬,仿佛南宋那仁人志士、文人武将的怒吼,虽无力,却也字字如玑般声声绝唱。如果说“怒其不幸,哀其不争”是那个时代的悲,而青瓷,则是那个时代的意。有美人之姿,却一身傲骨;兼君子之性,必浩然荡气。它,不只是青瓷,还是一个历史的诉说者,一个历史的目睹者,一个历史的传承者。
品味千杯茶,熟读万家书。这是江世平大师所爱之事,谓之:茶,香而不腻,可解渴,亦可静心养性。书,杂而不乱,可明理,亦可辩言是非。茶是香茶,需配好杯,青瓷也;书为良师,需配益友,子正也。青瓷配子正,一雅,一品,良配也。一个人的生活里若都是青瓷,那不得不说爱到深处只能叫做“痴”了。对于青瓷,从形到色,对于子正,从心到魂,那种契合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道,属于子正的青瓷之道。
才华是一种天赋,意境是一种感悟。
在拉胚机悠悠的旋转中,一件件瓷器仿佛一个个婴孩的胚胎,从头至脚,眉目渐渐清晰,身形慢慢融合。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心里都会涌起一阵感动,这哪里是青瓷,分明是一个个的生命!曾经多少人读着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然后在无限憧憬中长大,而又有多少人在这样长大后却又默默无闻的在庸庸碌碌中老去。因此,很多人说上天不公。可,真的不公吗?不,很公平,因为你早已忘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开,梅花苦自寒香来”的格言。你不知道,一件青瓷,需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可以完成,而一个大师,需要经过多少次磨砺才可以成功。青瓷是一门艺术,是源于生活的一种写照。你看,那细腰长壶,像不像一个翩翩起舞的美女那娇艳的身姿;那圆肚敞碗,像不像一个腆着肚皮憨态可掬的老汉;那小巧精致的耳杯,像不像一个个幼小的可爱童子。闭上眼,你会发现它们在对着你笑,对着你哭。因为它们有了生命,有了血肉,也就有了喜怒哀乐之情,有了悲欢离合之意。而大师之名,源自赋予作品的血肉之魂。这魂,就是青瓷之魂。当一个人可以赋予一件物品生命时,可为大师。大师之才,即是天赋,而天赋,是一种心灵的意象化释放,即归于本心。
三杯两盏间,清茶但无言。独坐小楼,细饮慢酌,或,三两好友,对酒长歌,此可为人生之美事。从古到今,品茶饮酒,不论是大碗喝酒大碗喝茶,还是小杯细酌小杯慢饮,都是一种意境。一为豪爽,二为雅致。江世平大师品性淡然,倡:不争。但为人豪爽,喜大胸怀。所以,在大师的作品中,既有精巧细琢之佳作,如《聚宝盆》,“四角映八方,圆肚青釉盖”;又有大气古朴之佳作,如《名门金鼓》,“赤色金焰,流光溢彩”。青瓷是需要品味才能懂的,因为那是一种意境。而江世平大师从心出发,以心化瓷。所以,在意境上,青瓷即是大师之身,而在感悟上,大师就是青瓷之魂。
当龙泉青瓷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当龙泉青瓷在大师的手中醒来,它就有了生命,有了自己的魂。就如《道德经》中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为道,即是生生不息之道。而生生之道,就是青瓷之道,也是子正之道。
:http://www.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