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作为中国的总贷款人,以及资金量和资金价格的控制者,一直是影响A股的大力量,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不会有异议。
据手机资讯http://tech.12***.cn/mobile/消息称去年股灾以来,央行还是股市的“救命恩人”,证金汇金这些国家队的钱,说白了都是从央行来的(当然,你可以说是全国人民出的,但我们暂且把资金来源追溯到央行为止)。
其实,央行还是银行股的大后盾。央行持续不断在业绩上支持银行股,维持银行股的股价。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目前平均市盈率看似不太高,尤其是沪市平均市盈率只有14.33倍,这都是被银行股平均出来的。而央行近一年多来,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为银行股输送利润,这就是我这篇文章试图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
前几年银行股业绩非常好,盈利增长非常快。工农中建之类,增速常常突破30%,浦发、招商、北京、兴业之类甚至会突破50%。但到了近两年,大行的利润基本上接近零增长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逆转?这是因为中国分两个阶段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就是让借钱的利息随行就市,而不是国家定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银行在向老百姓借入资金(存款)和向企业借出资金(贷款)上,价格(利率)都是受到国家管控的。而中国的利率政策,是有利于银行(利息差比较高)和国企(可以低价借到钱)的,而不利于储户(存款利率低)和中小企业(很难直接从银行贷到款,只能找资金贩子借高利贷)。
所以,利率市场化是一场伟大的改革,让金融体系变得不那么倾向银行、国企、大企业、地方政府。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走了对银行来说“先甜后苦”的路。先放开了贷款端的利率,银行容易把资金卖高价。所以,前几年银行利润猛增。
从2014年以来,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才真正开始,加上余额宝之类互联网产品的搅局,银行大量存款向理财搬家,造成了银行吸储成本急剧上升,利润增速显著下滑。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坏账增多,所以银行业进入了比较艰难的时期。但相对来说,他们的日子还是比实业好过的多。
为了稳住银行股,进而稳住股市,央行从2014年以来一直明里暗里帮助银行业。比如取消了存贷比,酝酿降低拨备覆盖率,这些都将增加银行的利润。
近两天,我在阅读央行2013年到2015年年报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自2014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但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息一直没有下降。
这期间,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利率从3%下降到了1.5%,正好腰斩,但央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存款准备金利率一直是1.62%,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一直是0.72%。
中国目前的存款总额是148万亿元,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是16.5%,小型是13%,按照15%计算,央行手里的存款准备金大概有22万亿。如果央行同步调整存款准备金利率,现在应该是0.81%。也就是说,因为没有下调存款准备金利息,央行每年多支付给银行系统了大约1800亿的利息。这还没有包括超额存款准备金,目前中国央行支付给商业银行的利率是0.72%,而国外的负利率往往指的就是这项存款。
换句话说,央妈目前仅仅通过“维持存款准备金利率”这个方式,每年向全国银行业输送了1800亿的利润。
也许有人会问:央行每年支付给商业银行数千亿存款利息,它的钱哪里来?
央行拿到这20多万亿的存款之后,可以通过PSL、MLF等方式借给商业银行,利率会达到3%以上。换句话说,央行也在做生意,有利润。
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央行还有发钞的权力,所以你不用担心央行亏损,就像你不用担心国债越来越多怎么还一样。比如美国政府天文数字般的国债怎么办?凉拌!放在那里,永远也不打算还,永远也不用还。
当你把金融之后,就会发现一个真理:你花掉的钱,才真的属于你。你手里的钱,还不知道是谁的呢。别以为这是中国特色,它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以,健康、快乐才重要。金钱,就是个“数字+智力”的游戏而已。
央行明里暗里稳住银行股 进而稳住股市
上海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16小时前
16小时前
16小时前
21小时前
21小时前
23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