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晚间,突然而至的“暂停通知”,再度引发热议。上交所、深交所及中金所联合发布通知称:为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经证监会批准,决定于2016年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
在分析人士看来,在A股已实施涨跌停限制和T+1等流动性限制政策基础上,叠加实施熔断机制的时机并不成熟,而监管层暂停实施熔断机制也在情理之中。而证监会发言人在回应中其实也透露了这一信息,“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其实,1月4日和7日两天熔断的接连发生,正与休盘预期所带来流动性恐慌背后的“磁吸效应”紧密相关。所谓“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
事实上,在4日首次熔断时,就有业内专家指出,在散户主导过高的A股市场,熔断机制可能会压抑A股流动性,尤其是在成交量较为低迷的市场中。从成交量上来看,周四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量不到2000亿,意味着空方无需太多即可将指数打至熔断收盘。
而A股两次熔断的数据也是佐证。1月4日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仅8分钟,期间沪指平均每分钟交易额为当日平均值的两倍;而在1月7日时,两次熔断休市的交易间隔相差更是缩短到了不到3分钟。
“A股两档熔断阀值相对于A股的巨幅波动来说过低,很容易被触发。”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认为:而且,那些在没有熔断机制时,仍然可能出现的并对市场的下跌有一定支持作用的买盘,也会随着整体交易暂停的新规而消失。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也指出,熔断机制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细节。引入熔断机制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还需结合中国股市散户投资者众多等特点作出完善。在他看来,“交易制度在于,市场能够自由交易,可以买、也可以卖,这样就能减少恐慌。”
同样,换一个角度来看,实施熔断机制并不是坏事。来自国际知名金融投资公司麦格理策略师的观点认为,熔断机制“降低了政府临时干预的必要性,许多海外投资者可能乐意看到这一点”;而且“MSCI指数对此会感到放心,预计他们将在6月份宣布把A股纳入基准指数。”
监管层期许熔断机制能给A股投资者一定时间去冷静,不要盲目跟风。然而,现实与理想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证监会并未明确,熔断机制将于何时重启。证监会指出,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没有经验,市场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需要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来源于包钢股份股吧http://www.gub***/list-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