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生活服务 > 旅游 > 采风中国采风随想
上海
[切换城市]

采风中国采风随想

更新时间:2016-07-28 16:51:13 浏览次数:120次
区域: 上海 > 黄浦 > 人民广场
类别:国内旅游
地址:上海
老人爱静,我却爱动,越老越爱凑热闹。
报社邀我参加河南杂文名家走进“中国汉字文化名城”采风活动,我心里乐滋滋。
我喜欢采风。采风不仅观光,更是接触生活、接触群众,易触发创作灵感。采风中国网 我的不少作品,不是看报纸、听消息创作出来的,而是从实际采风中得到的。如音舞快板《天桥义工》、小品《老局长的新故事》就是在召陵区天桥街办事处采风得到的。有些单位邀我写东西,并送来材料,我还要到他们的单位看一下,了解情况,实际上也是采风。2015年,我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三次采风活动,还参加了省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了河南东大门豫东的沈丘县,我写了《沈丘人》。前不久我又参加了郾城区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龙城镇孔丘邓村,通往村大路上的一副楹联吸引了我:在家勤俭守孝道,外出明礼讲诚信。真是好,不知何方高人想出来的,此村故事多,定有好文章。采风中国网
我期盼早日参加采风活动,迎接名家到漯河。

采风团多是河南乃至全国的名家,他们的作品常见诸报刊,有几位我很崇拜。让我惊奇的是,这些才高八斗、满腹经伦之士,无论接人待物,还是言谈举止,都那么谦虚随和,无盛气凌人之态。不同的是,他们每到一地,不仅认真听、认真记,还认真拍照,不明白的地方,更是不厌其烦地问。他们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让我钦佩。采风中国网
采风认真,生活律己。自助餐吃饭,他们自觉排队,吃饭也讲究光盘行动,不浪费一滴粮食。一次午饭时,一老者姗姗来迟,端着盘子,却没有位子可坐。我见其状,忙往里挪了挪,让出一个位置来,问其姓名,竟是散文家卞卡先生,原名卞光兴。
卞卡上世纪60年代就在省文联工作,当过《奔流》编辑,散文写得很多,文章清新自然,很受读者欢迎,而且提携后人,河南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就是他慧眼识珠从许昌调到《奔流》(后改名为《莽原》)当编辑的。我们坐在一起,他是那么平易近人,边吃边拉家常,谈生活,交流写作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在去繁城采风的路上,组织者为活跃气氛,让本地作者和名家们认识一下,认识后组织者让互献节目,全车人你诗我歌,一路欢笑,好不热闹,谁也分不出哪位是名家大家,哪位是本地作者了。采风中国网

到彼岸寺经幢采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是我的母校,现在的郾城区实验中学(原郾城初级中学),1956年至1959年,我在这里读过初中。
彼岸寺经幢就在校园一侧,1956年时原来有个亭子,叫保护亭,亭子不大,只遮了亭子下半截,重点保护篆字。彼岸寺是历史上有名的寺院,建于隋,杜甫曾在这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彼岸寺当时很有名气,是佛家圣地,也是文化娱乐圣地。民国时期,我的邻居爷爷在县城读书,他的老师诗人许玉诺带他们到彼岸寺参观,那时碑石很多,许玉诺还让学生抬走了几个。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进入郾城县文化馆工作。彼岸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领导很重视。1977年修葺,其方案是拆除保护房,彻底大修。把石头从上到下一块一块卸下来,哪儿破损补哪。我参与了此项工作。我的任务是到龙门拉粘石头的黄氧塑脂,此化学品易燃,大汽车不运,我只好租了个农用拖拉机,那时从这里到洛阳龙门路况极坏,一路颠簸,苦不堪言。第二个任务是到平顶山西拉青石,山高路险,一路担心。拉回后由石匠老田分割修补,老田是能人,修补镌刻手艺高超得很。
经幢修好后,不再建保护房,我问原因,省专家陈进良讲,保护房会让石头风化,经幢就孤伶伶立在那里了。采风中国网
就在去年,彼岸寺经幢建了保护房,其房高大,又有围墙,登楼观碑,碑见其小,是否喧宾夺主?

我观看着开源打造的新“河上街”,想起民国时的河上街。漯河旧时叫河上街,不大,但很有名气,因为它曾是水旱码头,商家聚集之地。城市功能齐全,交通、水电、文化娱乐设施样样齐全,大大小小的剧团和曲艺团队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前父亲曾带我两次去河上街,街道很窄,沿街皆是店铺,门口挂招牌,墙上多广告。门外大都不堆集商品,无大喇叭吆喝声,有的店铺传出留声机咿咿呀呀的美妙乐曲。城里人和乡下人不一样,女子们穿得花花绿绿,男的长衫配礼帽。我父亲是个染匠,两手黑黑地走进染料店,店家观其手后热情招待。一次父亲买了英国产的天字快靛,一次买了美国产的一品靛,父亲讲:洋货染出的布鲜艳,不褪色。
开源的新河上街,浓缩了老河上街的风情。但它不是老河上街的复制,而是取其精华,保留其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它的建筑是仿明清风格,青砖青瓦,古色古香。它有金凤凰广场,有受降亭、布衣巷、淘宝街等,更有不同品种、不同样式的古玩门店,如玉雕、奇石、花卉、剪纸、灯笼、风筝、扇子等,到处充盈着民间文化的气息,就连乐器店经营的都是传统的古筝、琵琶等。一缸缸酒,是传统工艺自酿的“河上街酒”,几位省城来的名家见此大悦。采风中国网
我对新认识的几个朋友大讲老河上街的繁荣,讲延续到今天的正月十九狮子龙灯庙会等。有个朋友悄悄抄门店楹联,我真想告诉他这里有两副楹联其实是我的拙作:副是吉祥三子(经营扇子、筷子、梳子),上下联是:扇子筷子梳子看三子争宠,早餐午餐晚餐让三餐律己。另一副是吉祥生肖(经营生肖类饰品挂件等),上下联是:十二生肖分伯仲方显你兄我弟,百万世人辨蛇龙才现彼高我低。

站在越变越美越壮观的许慎文化园,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们文化馆的张显亮。他的工作分管文物,文物工作重在保护,区划前的郾城地方大,辖十多个乡镇,东到青年,西到裴城,南与西平接壤,北与临颍为临,、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他的工作几乎每天都在乡下,看旧遗址有没有人动土,古墓葬有没有被盗。张显亮关心的是许慎墓,一是怕被盗,二是怕有人在此起土。因为那时许慎墓只是个大土堆。
我记得,1975年水灾后,沙河决堤,洪水退后张显亮先到许慎墓看灾后情况,后来文化馆找了一个当地姓许的农民看管许慎墓。我常想,许慎墓以前为什么得不到保护?为什么还不如杨再兴那样不仅受到保护而受人敬仰?是传说的重武轻文,还是许老夫子搞的《说文解字》不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重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国运亨通,人们开始珍视国粹,中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许学热,要在郾城召开国际许慎研讨会,许慎墓才得到重视。当时县里拿出一部分资金,先把墓用砖围起来,后又买松柏植于墓园,把残碑从乡间找回并立在墓前。采风中国网
张显亮同志已作古,他大概想不到许慎墓能受到如此保护吧?他再也不用怕有人起土,也不用怕下雨会冲毁许慎墓了。
东汉的许慎怎么也想不到,到了21世纪他给家乡带来的福祉——漯河被确定为“中国汉字文化名城”。
上海旅游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6年07月28日
UID:312391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