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八千里货架研发KVV旗舰店货架,KVV店铺设计图
2019年5月1日,KKV首店在东莞民盈国贸中心一层正式开业。开业四天,每日进店客流超3万人次,日均交易单数突破4000单。「线下零售入门不难,但是想要达到跟市场零距离的结合是很难的。」KK馆副总裁Susan对新经济100人说。5年来,她见证了KK馆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快速迭代。
1.0版本的KK馆成立于2014年,共有4家店,面积在80-100平方米。当时KK馆团队观察到线上电商解决不了后一公里的配送,于是决定把4家店都开在社区,以国内零食、美妆、个护、母婴四大品类切入。
运营一年后,团队发现社区便利店模式和线下超市的业态重叠太多,而消费者已经习惯在商业中心购物了。
在深入研究当时全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核心指标后,KK馆团队把目光投向了大型购物中心。
2015年网易考拉、天猫国际、京东等跨境电商崛起,KK馆团队抓住进口零售的风口,在东莞莱蒙购物中心开了家400平方米的2.0版本KK馆。选品上主打进口零售,门店内还有咖啡和书吧供顾客休息。
入驻的商场当时在东莞不算特别有影响力,节假日的时候稍显空旷。然而开业周,货架上的商品每天都售罄,10多个店员光补货都忙不过来,还需要从总部调人支援。「商场的停车场因为我们的门店开业排队排了三天。」Susan说。
单店模型跑通后,团队开始全国招商,在重庆、安徽、湖北、湖南等地陆续开出了多家进口零售店铺。
数据很快给团队泼来了一盆冷水——看起来依然热闹的门店,商品购买的转化率却下降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选品对消费者没有持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二线城市对进口商品的包容度不像北上广深一样开放,广州的门店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几番思考过后,KK馆团队认为吸引消费者的根本方法还是提升商品性价比和品类丰富度。
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原因一定是产品。团队开始对商业模式做减法,去咖啡,去书吧,装修回归极简,货架从2.0版的实木颜色变成白色,墙面装饰全部去掉,回归纯白。商品品类在海外进口品的基础上只做精选和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