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以制程设备与研发技术,对原物料进行加值与加工,藉以产生较原本单纯的原物料或零件更高的应用价值,以获取利润与收益,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除了设备工具的妥善之外,主要影响产品品质与产量的因素,就是采购原物料的良率了,并且由于现代工业技术的专业分工的生产模式,广泛的采购良率还包含了委外代工的良率。
对制造业而言,一般关注的采购项目,大致包含了下列项目:
生产用的原物料采购
委外加工件的采购
机器设备的采购 (设备资产类)
庶务性质的采购(如厂房修缮或办公文具用品)
本方案主要是针对,直接影响营收与客户满意度之终产品出货品质的生产用原物料采购良率 及委外件采购良率进行探讨,方案目的在于建立质量妥善并能分散风险的采购供应链,以达到下列目标:
提高产品生产品质,降低损耗与重工
精实的物料控管并提升供应链配合效能,以减少避险式囤料并降低潜在呆滞风险
控制采购成本(避免因突发性的供料不即时,而需以更高的采购成本取得原物料)(总体目标: 强化供应链运作品质,提升采购良率)
指标树的架构说明:(为了提升采购良率,建议客户须要循序建立的管控机制) 主架构:
1.实现监控:提高进料品检的执行比率与即时警示能力
落实执行进料品质检验(按照检验规范),并将品检数据纳入系统控管,这种机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下列几点:a. 即时的管制进料品质,避免不良材料投产影响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 b. 即时的掌握供应商的进货品质状况(正常/加严/减量)及达交状况 一方面透过e化机制先期警示提醒供应商及时进行改善,另一方面作为后续拟定采购计划时,对供应商采购分配比率的参考。c. 长期的控管数据及统计分析,可累积作为供应链调整优化的参考依据.
2.短期应对机制:进料品质不良时的应变能力
透过日常的品检控管可以统计分析供应商进料品质,并可以实质反映在对供应商的采购分配比率上,一方面可以让进料的品质停止劣化(提升对优质供货品质的供应商的采购比率),降低对制成品品质的影响,再者,可以提高优质供应商忠诚度,具有鼓励效果。(对于配合良好的供应商,通常可以用更稳定的下单或更优惠的付款条件,鼓励供应商的配合效率)
3.中长期优化措施:改善供应链品质及对供应商控管能力
3-1 进料品检规范的制订与优化能力:
a.企业内部生产用料通常很多, 可以先针对影响产品品质较大的用料种类来进行规范建置(可能是原物料,也可能是委外件.通常关键的用料约占全部料件的20%)
企业管理软件:http://www.di***.cn/softwareDetail_P201211103013.html
实务上,在企业内部制订检验规范时,是以大类来进行规范,例如:电阻/电容等被动元件会有一种检验规范,机壳/面板会有一种检验规范.或是针对同类料件建立一检验规范公版,再根据各料件细项特性进行调整。
b.品检规范必须透过实际品检应用的验证并持续的精准优化,以达到准确检出且快速筛检供料品质的目的。具体的说,就是能够缩短从材料进货检验到可入库的周期,并能达到预期的异常检出率.
3-2 对供应商(或委外厂商)的开发与评鉴能力
a.在开发供应商来源并要求供应商打样送验承认时,可能还会陆续有多次的修样之后,才能取得供货资格。
并且,基于分散风险的原则,通常重要的原物料,会建置至少三家的合格供应厂商。
b.一般企业会对供应商的研发设计能力/制程工艺能力/品质控管能力进行周期性评鉴(亦即,供应商评鉴),
评比较高的供应商,通常享有较高的采购分配比率/IQC减量检验/较优的付款条件… 然而,供应商的评鉴必须持续控管(透过平时IQC进料检验 & 周期性供应商评鉴),期使能保持在良好的水准,如若供应商未能跟着企业的成长,同步提升自身工艺技术能力以符合更高的供料需求,则必须适时的调整,重新开发建置供应商,以免影响企业本身发展。
c.ODM产业的设计调整相当频繁, 除了直接影响进料的检验标准,更可能间接对原物料或委外件的制程工艺造成影响,尤其是新开发料件在初期通常会有频繁的互动)互动机制运作模式,透过周期性的供应商评鉴,以及互动机制(研发/制造/品保/供应商)持续精进品检规范准确度及企业内部与供应商双方制程工艺。
超市管理系统:http://www.di***.cn/caseDetail_11.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