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切换城市]

GE代理招商

更新时间:2018-04-23 15:44:09 浏览次数:57次
区域: 上海 > 松江 > 岳阳
类别:其他招商加盟
地址:上海松江
武汉诚招代理,财富;电话V信同号18758186145 Q Q 2834527378每手返佣可达72-82美金一手, 佣金平仓秒返! 只要你有实力,条件不是问题。  
股份行仍是供给的主力,同业理财发行数量的下降主要来自于股份行和城商行。由于数据统计的限制,对分类的同业理财统计我们只能做到数量层面。从产品发行数量看,股份行一直是同业理财主要的发行主体,截止2017年底发行数量占比在36.76%,其次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占比分别为29.86%、24.38%。但由于股份行的单只发行规模远大于城商行和农商行,因此从规模上看,股份行是同业理财发行的主力。
从各类银行全年发行情况来看,2017上半年同业理财发行数量的下降主要来自股份行和城商行。城商行二季度相比一季度下降34.26%,幅度大,一方面大部分排名靠前的银行(发行数量排名前30%的银行发同业理财发行量占全部城商行的比重接近80%)发行数量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前三个季度连续发行同业理财的多家银行在二季度停止了发行,其中不乏一些原先发行量较大的银行。股份行环比前季下降22%,紧随其后,但因其单只规模较大,所以影响更大。下半年,股份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发行数量一直较为平稳,与二季度相当;城商行则在监管匀速期发行数量出现较大回升,可能与其下半年在存款竞争激烈格局下负债端结构调整压力较大有关。
缩量之下,低空间制约发行。2017年以来,同业理财收益率也一直震荡上行,6月下旬有所回落,后又缓慢震荡抬升,截止12月底,3个月期大致维持在5.5%左右。与零售理财收益率的高粘性不同,同业理财收益率的市场化程度很高,与同业存单的走势体现出较高一致性,但其收益率上升的速度低于同业存单,导致6个月期同业理财与3个月期同业存单之间的利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下降,至2017上半年已收窄至20-30BP,远低于16年60BP的中枢水平。利差的收窄削弱了存单购买理财的动力,制约了同业理财的发行。下半年,由于监管匀速期资金面较为平稳,存单利率有所下行,又因同业理财收益上升存在时滞,二者之间利差出现扩大,高一度回升至80BP左右。但随着年末临近,存单利率再次快速上行,利差又开始快速收窄至20BP左右。整体来看,2017年严监管之下,存单与理财之间的空间被大幅压缩,对同业理财规模的收缩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持续性影响,去杠杆去嵌套,缩短同业链条,减少资金空转效果显著。
业务开展的监管成本持续提升,后期资管新规及相关细则的落地将决定同业理财的生存格局。自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开始紧盯“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风险领域,并采取一系列整治市场乱象和弥补制度短板的政策措施以来,同业理财规模一路下滑,已遭腰斩。11月发布的《指导意见》,从资金来源端看,资管新规旨在切割表内外,通道业务被禁,表内资金不能再通过同业理财转表外,同时新规实施向下穿透原则,通过理财嵌套扩大投资范围或者减少风险资本计提也不再可行。资金运用端看,新规强化去嵌套,阻断资金投向非标资产等很多业务模式。资金资产两端共同作用下,业务开展的监管成本也进一步提升,同时规模发展进一步受到限制。无独有偶,12月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再次抑制同业业务。政策新增了对同业投融资业务规范性的表述,同时流动性匹配率指标削弱同业资管产品类投资的需求。2018年1月,银监会在其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以及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中均再次明确牵住“同业、表外、理财”三个牛鼻子的大监管思路不会发生动摇。多方围堵下,同业理财仍有进一步收缩的可能性。
通道职能大幅弱化,回归本源投资职能。在当前的监管思路下,如果未来同业理财能够留存,其通道职能一定是被大大弱化的,将逐渐回归其本源的投资职能,而未来投资职能的发挥需倚靠银行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因而其发行仍将集中在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大型股份行和部分城商行。
作为零售非保本银行理财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一直是发行数量大的,2017年发行占比达到45.23%。但从规模上来说,不论是募集资金量还是存量规模都远小于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根据银登中心的理财年报,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173.59万亿,其中开放式理财产品126.37万亿,较2016年增长4.35%;封闭式理财产品47.21万亿,较2016年增长0.81%。这里的统计规模包含了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理财产品,但鉴于目前净值型理财规模较小,因而主要还是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
分机构类型看,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是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发行主力,二者2017全年发行数量占比分别为36.79%、24.65%。从趋势变化看,股份行发行数量占比下滑非常明显,从16年的24.66%左右下降至17年的18.94%,月度也呈现逐月收缩态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有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占比均有所上升,延续了16年的趋势,其中国有行上涨近6个百分点至19.21%。虽然从发行情况来看,中小银行积极性更高,但在规模上大型银行依然是领头羊。
从产品期限看,不改延长趋势。理财产品的封闭期限一般在1年以下,以中短期为主。2017新发产品中,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期产品占比分别为42.91%、33.88%、19.73%。其中,超短期1个月产品发行较为平稳,全年维持1.3%左右的比重;短期1-3个月产品仍占多数,接近43%,但该比例在上半年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相反的是,中长期3-6个月、6-12个月产品的占比则有明显上升。整体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平均期限有所延长。
17年发行总量占全部理财的比重还不足10%。追溯到近一次披露净值型产品规模的数据,2015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37万亿元,放在当年23.50万亿元总规模来看,明显也是“非主流”。银行理财“净值化”试水数年,占比仍不足一成。
从参与机我们统计了零售非保本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上限(人民币产品),由于零售理财收益率的黏性较大,波幅较小,除非有大的趋势性的影响,否则很难出现较大波动。我们可以看到,自2016下半年央行锁短放长提升资金成本后,收益率一路上行,并于2017年二季度开始逐渐超过16年的收益高位,所有期限品种均已迈入4%时代,后又继续上行,并在17年年中考核时达到阶段性高点。2016下半年至2017上半年是零售理财收益上升速度快的时期,主要受金融去杠杆环境下,监管节奏快力度大,银行负债端成本不断高企影响。6月底MPA考核结束后,收益率小幅回落。随后进入三季度监管匀速期,资金面相对而言比较平稳,理财收益在该阶段持续高位震荡。四季度随着金稳会成立,多份文件下发,监管节奏再次快起来。叠加年末资金惯性紧张,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截止17年底,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零售非保本理财收益率约维持在5.05%、5.12%、5.17%。
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是目前银行理财规模中占比大的,目前已有的政策将其定义为:自产品成立日至终止日期间内,客户可以按照协议约定的开放日和场所,进行申购和赎回,但产品在发行时即披露预期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区间。由于数据统计的限制,目前对该类产品的统计仅能做到发行数量与参与主体结构的层面。
2017年我国银行共发行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1288只,同比增长69.03%,其中零售非保本产品占比80.33%。月度发行方面,二季度出现明显爆发,主要受个别股份行大量增发影响,其他季度发行相对平稳。从参与主体看,股份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发行数量较16年有明显上升,同比增速均超过50%。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除去国有行外,其余银行同业理财都有不同程度的缩量。对于股份行而言,在同业理财、零售非保本封闭式预期型产品规模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零售开放式产品的稳步发行是抵补因其他产品规模缩量而带来的资金缺口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也是一样的。
到底什么是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对其有明确定义的新监管文件是在2016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将净值型理财产品定义为:在存续期内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单位份额净值的理财产品。在此之前,除了14年的征求意见稿外,正式发布的理财监管文件中,我们并没有找到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定义及配套相关规定。作为解决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缓解银行理财资金投资压力,降低负债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目前的监管框架下,以及近年来监管层的大力推广下,净值型理财产品发展如何?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净值型理财一直在稳步发展,从发行数据来看,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银行共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1251只,同比增长67.69%,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其中非同业产品1183只,占比达到94.56%。2017年7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中指出:目前银行理财面临投研能力不强、机构改革及业务转型、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短期内预期收益型产品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但2017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成为各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我们统计的数据结果也反映出17年净值型产品较为强劲的增长。
从季度发行来看,一季度发行数量较低,仅177只;二季度监管密集期快速抬升至352只,环比大幅增长99%,主要依赖于招行和工行的大量发行;下半年发行较为稳定,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发行342只、378只。从参与主体看,股份行、国有行以及个别大型城商行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其中股份行和国有行全年发行数量占总发行数量的比重分别为59.8%、15.29%。大型银行的单只规模较大,因此从规模上看,国有行和股份行也是净值型产品的发行主力。
同业理财现净值型转化苗头,但趋势有待观察。2017年二季度时招行重新启动发行同业净值型理财产品,当季发行13只,其中定期开放式系列产品,固定周期涵盖理财产品所有主流期限,因而对同业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具有一定替代作用。三季度同业净值型产品共发行8只,均为封闭式产品。四季度招行又大量发行了45只。目前来看,招行虽然在二季度率先开启了同业产品的净值型转化,但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银行参与进来还有待观察。
净值型产品虽在2017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相较于全部理财产品而言,却显得“默默无闻”。构类型看,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根据不完全统计,17年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共有44家,2016年是40家,而2015年是36家。44家银行中,国有行和股份行基本都参与进来了,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虽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多,但相比其庞大的整体数量,依然只是个别现象,17年多增的净值型产品也主要来自股份行和国有行;除去个别城商行外,中小行参与情况没有明显起色。参与发行的大型银行也集中在少数几家,如招行、工行等。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数量有限的净值型产品中,还有部分是以摊余成本法计价的“伪净值型”产品,并未以公允价值计算并公布每日净值,而是实质以预期收益进行兑付。这也主要是因为银监会目前对净值型产品的定义仅规定了“公布单位份额净值”,而未强制要求“单位份额净值的估值方法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所以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净值型产品是合法合规的,但却不符合该产品设立的初衷。
上海招商加盟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7年10月19日
UID:434746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