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金融/担保贷款 > 富格林金业个人代理招商
上海
[切换城市]

富格林金业个人代理招商

更新时间:2018-04-23 15:42:27 浏览次数:17次
区域: 上海 > 黄浦 > 董家渡
类别:其他
地址:上海黄浦
武汉诚招代理,财富;电话V信同号18758186145 Q Q 2834527378每手返佣可达72-82美金一手, 佣金平仓秒返! 只要你有实力,条件不是问题。  
2017年,全国共有59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理财产品,共发行25.77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73.59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7年所有开放周期累计申购金额)。2017年参与发行的机构数量及发行产品数较2016年分别增长13%、27.51%,但募集资金额较2016年仅增长3.36%,主要是因为单只产品规模较大的同业理财产品大幅收缩导致。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从不同运作模式来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结构性预期收益型、净值型理财产品分别发行158,203只、1,288只、30,146只、1,251只,较2016年分别增长29.01%、69.03%、93.22%、67.69%,可以看出预期收益型产品仍是主流品种(在统计开放式产品时,我们仅考虑新发情况,同一产品在不同开放期不纳入重复计算)。细分看,保本理财中,零售业务比重较大,产品类型中结构性理财基本均保本,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及净值型产品占比较低。非保本理财中,同业业务基本集中在此,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及净值型产品中非保本产品数量比重在80%以上。
从收益类型看,2017年底,非保本产品存续余额为22.17万亿,同比下降4.07%,近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主要是因为同业理财多为非保本理财产品,因而其规模的大幅度收缩是非保本余额下降的直接原因。不同的是,保本理财逆势上涨,同比增长24.07%至7.37万亿,占比较年初上涨4.51个百分点。保本理财规模的逆势反弹主要是因为2017年银行负债端同业融资受限的大背景下,零售资金争夺激烈;保本理财本就记在表内且销售难度较低,对部分银行来说,加大其发行力度可以较为有效的帮助其吸取资金。
从发行机构看,2016年底时,国有行存续余额占比萎缩,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则通过在负债端大量发行同业理财扩大理财规模,资产端将募集的资金委外后通过加久期、加杠杆、降信用的方式进行同业。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也看到债券、非标的占比在上升。2017年,在一系列金融去杠杆的监管措施下,在理财总规模仅微幅增长0.49万亿的情况下,股分行出现大幅收缩,规模和占比出现“双降”;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幅下滑;国有行规模和占比“双升”。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在严监管背景下,理财规模依然实现了0.32万亿的增长,仅次于国有行。但整体来看,以往杠杆加的为猛烈的机构理财规模收缩的也厉害。截止2017年底,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的存续余额分别为9.97万亿、11.95万亿、4.72万亿、1.57万亿。
从投资方向看,2017年三类主要配置资产:债券、非标、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均出现下降;而权益类资产占比在17年末则达到9.47%,提升幅度可能达2-3个百分点。权益类资产的提升一方面源于金融监管限制了理财对非标资产的配置;负债端成本不断上行的倒逼下,减少了对部分现金、固收类品种的配置;另一方面也是理财资金对权益市场预期乐观的一个体现。分阶段看,随着理财规模的上半年收缩下半年回升,债券、非标的配置比例也同降同升。不同的是,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却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反映在超储率持续低位的背景下,银行体系资金并不充裕的现状。
从理财投资者结构看,2017年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银行理财规模有较明显的增长:一般个人类、高资产净值类、代理人银行类理财余额合计从2016年末的15.54万亿增长至2017年末的1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占比从54%提升至67%,这表明居民理财需求持续旺盛。报告也显示,上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地区遍及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成为居民投资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对接了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的居民需求。机构投资者方面,金融同业类产品大幅收缩至3.25万亿,机构专属类产品也出现收缩态势,规模同比下降15.69%至6.5万亿。随着居民投资意识的逐渐增强,未来在银行存款压力大、负债荒背景下,个人投资者依然会是银行理财争取的对象。但资管新规发布后,个人购买银行理财的资金将面临在资本市场间的重新分配。
2017年银行理财收益率整体呈现持续震荡上行的趋势,以主流产品3个月零售非保本理财为例,2017全年收益上涨超过1个百分点。理财收益率一方面受资金价格影响,另一方面其走势也受到资产端价格(如债券收益率)的影响和制约。在这其中同业理财收益与资金价格相关度更高,而零售理财收益则粘性更大,波幅更小,如果没有趋势性下行的话,比较难看到下行。具体来看,一季度央行两次上调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表外理财首次纳入MPA考核,资金面受到较大冲击,债券长端收益率上行,银行理财收益率也持续抬升,逐渐进入4%阶段。二季度监管节奏快力度大,季初银监会陆续下发7份监管加强文件,市场对监管的担忧情绪一时高涨,银行负债端成本不断高企,理财收益在此期间出现了相对快速的抬升,并在6月末达到了阶段性高点,之后有所回落。三季度监管进入匀速期,央行削峰填谷操作下,资金面比较平稳,DR007总体在2.7%至3.2%的区间内波动,债券收益持续处于高位,理财收益在该阶段也保持高位震荡态势,曲线平坦化。四季度十九大结束后各项监管政策逐步落地,监管节奏再次快起来,多重利空因素下债券市场经历快速调整,叠加年末资金惯性紧张,理财收益率出现明显上行。截止2017年末,3个月零售非保本理财平均收益约5.05%,同期限同业理财平均收益约5.5%左右。
根据是否保证本金兑付,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保本和非保本两类,其中保本理财根据收益是否能够保证又分为保本保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两类产品。早在2005年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就已明确了保本理财产品的合法合规地位,且一直延续至今,截止2017年底,保本理财规模约7.37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4.95%。
保本理财承诺兑付本金的产品属性显然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管本质背道而驰,在前期监管层对多类资产管理产品做出严禁进行保本承诺的规定时,保本理财的定 位和划分就产生了诸多争议,市场对其是否将被划出银行理财产品也有诸多猜测,而这些猜测在之后的监管思路下也逐步得到了证实。2017年5月和9月,银登中心相继发布2016及1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两份报告均用一致的措辞详细阐述了保本和非保本理财的区别,明确保本理财实为国际通行的结构性存款,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代理基金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已按银监会规定计提了资本和拨备。因此,只有非保本理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从报告措辞看,保本理财被划出银行理财业务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但统计上依然将保本理财一同纳入。11月,《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指出资产管理产品是非保本产品。至此,保本理财的非资管属性已非常明了,“保本理财”的说法也将走进历史。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保本理财2017年月度发行数量稳中有升。从产品运作模式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和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主流发行品种,二者全年发行数量占保本理财的比重分别达到69.4%、30.35%。其中结构性理财产品自6月开始发行数量明显上升,带动保本理财总发行量走高。分机构类型看,按存续余额计,截止2017年底,国有行非保本产品占比76.06%、股份行75.91%、城商行75.72%、农村金融机构67.06%,外资行非保本产品占比低,仅为27.20%。
收益率方面,因保本理财中同业理财占比较低,我们仅计算人民币零售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趋势上可以看出,各期限保本理财收益率自2016年11月开始抬升,17年一路上扬,截止12月底,3个月期大约维持在4.38%左右,较年初上涨55BP。保本理财目前已纳入表内核算,因而也反映了银行表内负债端成本压力在不断增大。
从保本理财产品结构组成上,我们可以总结其“保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银行按照合同约定条件向客户承诺兑付本金,但没有明确如何保本,如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二是通过将客户理财本金或部分本金投资于存款、国债等固收类资产,同时以不高于以上投资的预期收益和剩余本金投资于衍生产品,从而使投资者在产品到期保本的同时,还有机会获得比固定收益资产更高的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运用这种技术实现真正的保本,这种“固收资产+衍生品”的构造模式与结构性存款非常相似。事实上,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的“保本”还有第三种形式,就是合同层面为非保本,但终仍以预期设定的收益率进行兑付,这种刚性兑付并没有体现在合同中,而是体现在产品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资金池模式运作、兑付困难时以自营资金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估值上采用摊余成本法等方式来实现产品的保本保收益。
三种银行理财的“保本”方式在《指导意见》的规范下该如何转型?对于“伪”非保本理财来说,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的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对于合同承诺保本,但却没有明确以何种方式进行保本的理财来说,这类产品将永远成为历史。对于通过技术性方式进行保本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而言,因新规明确表示资管产品为非保本产品,其名字中“理财”二字可能会被摘去,不再属于银行理财产品。新分类下,因与结构性存款相似,且根据监管层表述已纳入表内,视同存款管理,未来可能会给予一个新的存款分类,或者纳入结构性存款一起管理,但具体对该类产品如何处理还需等待银监会的监管细则。梳理下来,保本理财中唯有结构性理财仍有生存的可能,而转型的方向或是与其非常类同的结构性存款。
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身而言,一方面,并非所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是保本的,对于非保本结构性产品,理应还是划入银行理财产品。另一方面,结构性理财目前仍有起点金额、风险评估、双录等要求限制;从投资者类型来看,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2017年面向机构发售的产品数量占全部结构性保本理财数量的比重达到77%;面向个人发售的,起点金额也相对较高,5万起售的仅占50%左右,远低于预期收益型产品。未来向结构性存款转型后,结构性理财的相关要求是否会改变,产品设计上能否面向更多的个人投资者以满足保本需求也需等待监管的后续规范。
这里的同业理财是指专门面向银行业、证券业、代理业等金融机构销售的金融同业类产品,与面向个人与机构销售的产品相比,同业理财募集资金具有批发性质、体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尤其对中小银行而言,发行同业理财可以帮助其弥补在网点渠道上的劣势,实现理财规模的快速扩张。2015年开始,商业银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扩大表内表外规模,募集的资金除用做正常的资金周转外,还衍生出多种模式,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募集资金—购买同业理财—理财委托非银机构管理—购买债券等金融资产”形成复杂的链条及同业合作模式。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正利差,导致融资成本在链条传递过程中不断抬升,终端受托机构的投资收益要求非常高。过高的收益诉求在2016年低利率市场环境下还是很难达到的,受托机构不得不下沉风险,放大杠杆率来满足业绩要求。在此情形下,资产端对价格的敏感性提升,整个链条的脆弱性也提升,波及面广泛,随时面临崩盘的风险。
2年时间内,同业理财从0.49万亿扩张到2016年底的5.99万亿(银行专属同业)。作为银行的表外负债途径,其所扮演的职能也从本源的投资职能扩展出通道职能,即作为银行调节表内监管指标、节约资本占用、投资下沉风险、提升杠杆、扩大投资范围的监管中的环节。
2016年四季度,去杠杆去嵌套+表外理财纳入MPA,同业理财发行量开始下滑。2016年8月,央行锁短放长抬升银行负债端成本。10月末,市场传出央行已将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进行模拟测试,并于12月正式推行。监管压力叠加同业负债成本日益提升,再融资压力巨大,银行开始主动收缩同业理财规模。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16年12月,同业理财发行数量环比下滑27.35%,净发行数量出现大幅收窄。
2017年监管新常态下,同业理财持续缩量,规模遭到腰斩。2017年一季度起,表外理财正式被纳入广义信贷考核,受此影响,同业理财发行数量震荡下行,净发行量于2月开始出现负值。一季度末,银监会开启“三三四十”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矛头直指“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风险领域,监管力度加大,节奏密集,银行相关存量业务暂停整改,新增业务基本停滞。叠加严监管下资金成本持续上升,同业理财发行数量快速下滑,净发行缺口在二季度不断扩大,存量规模显著减少。2017年6月底,同业理财规模约4.61万亿,半年内缩减2万亿,降幅近30%,大规模的缩量集中出现在4-5月两个月期间,也是监管为密集的时间段。进入三季度,监管由加速转向匀速,同业理财发行数量有所回升,但整体低于到期量,净发行量仍为负值,到三季末规模环比收缩6000亿至4.01万亿,匀速监管下同业理财收缩速度也慢了下来。四季度末,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下发,同业理财延续收缩态势,收缩近8000亿至3.25万亿。事实上,四季度同业理财发行量与三季度相当,但到期量全年高,到期产品中占比较高的为去年三季度委外爆发之后发行的1年期产品。今年以来,委外产品逐渐到期,且部分产品不续作,进一步加大了同业理财的净发行缺口。短短一年内,同业理财规模直降3.4万亿,降幅达到51%,遭到腰斩。
上海金融/担保贷款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7年09月01日
UID:423198
---------- 认证信息 ----------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